液壓行業取得長足發展,液壓件行業積累技術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改革開放的40年來,我國液壓和氣壓動力機械及元件制造行業取得長足的進步,從當年的小作坊、主機廠的車間或分廠發展壯大成為基本可以滿足我國各種裝備要求、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獨立產業,成為我國機械工業的重要基礎行業,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盡管液壓行業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是還跟不上主機行業發展的步伐,與主機行業發展速度相比還有差距,特別是在高端元器件上,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無論產品品種、規格,還是技術水平,難以滿足主機的要求,特別是以工程機械為代表的行走機械用高壓柱塞泵/馬達、高壓液壓閥、液力變速器和液壓電子控制器;工業設備用大排量柱塞泵、高性能電液伺服閥和比例閥主要依靠進口,氣動閥島、氣動伺服閥和比例閥及控制器基本依靠進出口,關鍵設備密封件和密封材料大量進口,進出口逆差逐年加大,國內中低檔產品產能過大,國內銷售價格戰連綿不斷,低質產品充斥市場,嚴重影響行業的聲譽。
在工程機械液壓件、發動機、電控系統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液壓件技術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挖掘機高壓大流量液壓裝置方面,國內挖掘機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還難以滿足國內挖掘機主機企業的配套要求,于是挖掘機核心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還吞噬了我國挖掘機行業大部分的利潤。中國的國產液壓件零部件技術薄弱,與世界知名品牌同臺競技時明顯處于下風,于是在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就有“得鑄造者得液壓,得液壓者得天下”的說法。
過去我國液壓件行業發展技術積累不夠,現在在液壓件和液氣密領域,我國已有項目的投資也在百億元以上,但是國內液氣密行業都忙于在產品的中低端市場上廝殺,產品同質化難以拉開檔次,需要國家的政策引導,主機企業和國內基礎件企業結成聯盟,走聯合重組之路,有規模才能有效益。
上一個新聞:液壓油缸的動力原理是將液壓能轉換成機械能
下一個新聞:中國液壓工業把握技術發展,為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保駕護航